精准扶贫三句半例文合集

 精准扶贫三句半范文合集

 第 1 篇:精准扶贫 3 句半精准扶贫 3 句半 ?

 精准扶贫人人夸, ?

 建好小家强国家, ?

 同步小康你我他, ?

 很好,真带劲! ?

 全国上下定目标, ?

 重视实效辨别开, ?

 咬定任务不放松, ?

 真好,齐用力! ?

 老弱病残有人助, ?

 社会主义制度好, ?

 相互帮扶不能忘, ?

 脱贫,有希望! ?

 国家政策指挥棒, ?

 各地看齐党中央, ?

 大众线路指方向, ?

 为民,不含糊! ?

 衣食住行要方便, ?

 城乡服务 1 体化, ?

 医疗教育有保障, ?

 目标,很美好! ?

 各地已签军令状, ?

 扶贫 1 户 1 户笑, ?

 帮扶 1 户 1 户强,

 ?

 效果,杠杠的! ?

 健全机制编网络, ?

 长时间帮扶落实处, ?

 逐一结对出实招, ?

 致富,有靠头! ?

 现在说说我们镇, ?

 反复核准列计划, ?

 扶贫人口有多少, ?

 核实,不马虎! ?

 村队户主名不忘, ?

 贫困本源列详实, ?

 具体帮扶定措施, ?

 扶贫,建台账! ?

 纳入低保上学校, ?

 危房改造住新居, ?

 医疗救助不能少, ?

 措施,很全面! ?

 领导带头起模范, ?

 专设机构扶贫办, ?

 监督检查样样干, ?

 保障,没问题! ?

 消除贫困人人乐, ?

 健康幸福创和谐, ?

 日子超出越红火, ?

 向往,中国梦!

 ?

 第 2 篇:3 句半-精准扶贫就是好初次登台经验少, 欢迎大家来指点, 不管说得好不好,

 ?

 你莫笑!

 ?

 锣鼓敲得叮咚响, 不说不唱喉咙痒, 那就说个 3 句半,

 ?

 请鼓掌!

 ?

 说扶贫来道扶贫, 中央政策暖人心, 贫困人口不错落,

 ?

 要精准!

 ?

 实事求是辨认准, 致贫分类找缘由, 建立扶贫数据库,

 ?

 记得清!

 ?

 因村施策户施法, 挂图作战有计划, 项目资金抓落实,

 ?

 力度大!

 ?

 6 个精准要做到, 对象内容和目标, 考核方式加保障,

 ?

 不能少!

 ?

 5 个 1 批抓扶贫, 方式灵活有创新, 增收发展得共赢,

 ?

 措施硬!

 ?

 产业扶贫重中重, 各大工程来带动, 种养旅游加电商,

 ?

 真管用!

 ?

 易地搬迁挪穷窝, 土坯瓦房换楼阁, 条件改良日子好,

 ?

 真快乐!

 ?

 政府兜底挖穷根, 劳动就业和培训, 教育医疗来助学,

 ?

 贴民心!

 ?

 种子技术送上门, 种养创业不愁本, 加入专业合作社,

 ?

 好得很!

 ?

 扶贫帮困对象明, 缺智劳资助学病, 懒汉坐等吃馅饼,

 ?

 不可能!

 ?

 弄好按户来施策, 结对帮扶担起责, 脱贫计划和目标,

 ?

 要记得。

 ?

 弄好扶贫要吃苦, 优势资源都挖出, 政策能量全释放,

 ?

 别马虎!

 ?

 精准扶贫好政策, 美丽乡村添秀色, 人民幸福心欢乐,

 ?

 太和谐。

 ?

 扶贫政策人人夸, 建好小家强国家, 同步小康中国梦,

 ?

 你我他。

 ?

 各级领导有决心, 扶贫号角 1 声声, 层层签订军令状,

 ?

 要打赢!

 ?

 誓师攻坚战贫困, 各行各业齐上阵, 3 年时间定实现,

 ?

 全脱贫!

 ?

 第 3 篇:3 句半 精准扶贫贴民心

  3 句半 精准扶贫贴民心

 ?

  国务院,弄扶贫, ?

  重大举措得民心。

 ?

 5 大工程全展开, 齐推动。

 ?

  贵在准,贵在精, ?

  表卡册子填报清。

 各种数据填报全, 认真。

 ?

  讲政策,制度明, ?

 扶思想,找病根,

 贫困户,非宿命, ?

 不思发展靠救助, ?

 建家园,有计划, ?

 量文体衣定方案, ?

 小手工 小企业,

 ?

 种养殖业先发展, ?

 重示范,巧指引, ?

  干部入户当向导, 不脱贫,不让步, 遇到错折不气馁, ?

 弄扶贫,得民心, ?

  引你走上致富路, 勤劳动,多挣钱, ?

  全民共圆中国梦, 公然公平又公正。

 ?

 要精准。

 ?

 美好生活要奋进。

 ?

 难脱贫。

 脱贫须把潜力挖。

 没浮夸。

 ?

 积累经验再开扩。

 ?

 快捷。

 ?

 资金补助来推动。

 ?

 贴民心。

 ?

 领导亲临做保障。

 要坚强。

 ?

 为咱百姓拔穷根。

 要感恩。

 ?

 丰衣足食天地宽。

 ?

 脱贫致富定实现。

 ?

 第 4 篇:精准扶贫精准扶贫

 ?

 25 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1 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仍然在我心中。

 ——____ 《携手消除贫困 增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

 1、现状

 ?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 1 系列困难仍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

  “学习笔记”评述:

 ?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依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 2014 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 7017 万人。

 ?

  ——从贫困人口的散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量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散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僻山区,不管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很多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

  ——从贫困大众的诉求看,日趋显现多样化。1 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良生态环境、提多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外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常常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 2020 年还有不到 6 年时间,要确保 7000 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一年要减贫 1200 万人,每月要减贫 100 万人,任务非常重。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虽然中国获得了举世注视的发展成绩,但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部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 5 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 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 1 步。”

  ?

  “学习笔记”评述:

 ?

  减贫与发展是反应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 1 面镜子,认识和掌

 握贫困化产生机理、演变特点及散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计划的重要根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 1 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急,“不容 1 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 1 系列“超凡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获得看得见的成效。

  ?

 3、6 个精准 ?

 “我们重视抓 6 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

 4、4 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缘由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

 5、5 种渠道

 ?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 1 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 1 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 1 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 1 批,通太低保政策兜底 1批。”

  ?

 6、10 项工程

 ?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很多,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缘由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6 个精准、4 个施策、5 种渠道,10 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

 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困是 1 种系统性弊端,深入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医治,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大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

  其中,精确辨认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条件,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 1 村贫,哪 1 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 1 战役”。2014 年全国共鸣别贫困村 12.8 万个、贫困人口 8800 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行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

 7、多元主体

 ?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动的大扶贫格局,构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

  “学习笔记”评述:

 ?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一年的 10 月 17 日设为“扶贫日”,很多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 1 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气力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气力互为支持,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惟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弄对症下药、靶向医治,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 1 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常常多依赖于行政气力,弄大水漫灌、1 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大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首创了多维联动的

 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应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

 8、管理

 ?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 5 级 1 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

  “学习笔记”评述:

 ?

  我国自 1986 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但是,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份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动扶贫县考核、束缚、退出 3 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束缚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制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分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嘉奖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

  正在编制的“1035”计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 1 整套制度保障,特别强调发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计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 1 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

 9、扶志与扶智

 ?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

  “学习笔记”评述:

 ?

  扶贫扶贫,关键是 1 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 1 时之困,公道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缘由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少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 1 把抓”,而要“1 把钥匙开 1 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构成克服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建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1 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困的人们,终究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 1 个环境,培养脱贫的能力。

 10、展望

 ?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学习笔记”评述:

 ?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 1 条逾越式发展的门路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渐释放,人力资源的应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剂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托 1 个政策、1 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 1 趋势,针对不同致贫缘由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动、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行,将构成巨大的范围效应,给中国经济下 1 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第 5 篇:精准扶贫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

 “精准扶贫的精华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很多智慧。为何脱贫攻坚必须精准辨认、因贫施策?“精准”,是 1 种怎样的方法论,又是 1 种怎样的态度?

 ?

 《道德经》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惟、精准做法为遵守,方见成效。《礼记》也有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做事情 1 开始就要慎重,不能马虎大意,哪怕开始只是 1 丝1 毫的过失,其结果也会适得其反。0.99 的 1000 次方接近于 0,道理就是这样。

 ?

 精准,是 1 种方法,更是 1 种寻求。

 《庄子》里讲过“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些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提示我们,穷尽所能、做到最好,是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精准就是这样 1 种力求完善的自我寻求。

 ?

 精准,是 1 种态度,更是 1 种风格。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对甚么事情,都抱着“无所谓”“想固然”的态度,对情

 况了解停留在“大概是”“应当是”当中,能有多少成绩?敷衍了事、毫无“精准”可言,既容易误事误人,也会迷失自己。从风格上砥砺精准的要求,万事无难。

 ?

 精准,是求真的延伸。共产党人是最讲认真的,精准就是 1 种认真精神。闭门造车、想入非非,吃老本、拍胸脯、拍脑袋,既不会有好决策,也不会有好成效。深入基层、接入地气,听得真言、听进诤言,谦虚好学、积极进取,方能从精准中出成绩、出公信。

  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有些人在扶贫攻坚中不善精准、在改革发展中不愿精准,缘由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复麻烦。精准意味着实事求是、勇于较劲,而不是浑浑噩噩、安于现状,畏葸不前、怕这怕那。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精准中充满了求实、务实的精气神。

 ?

 寻求精准,就得要有胆有识、抓铁有痕。作甚“有胆”?正确的敢坚持敢坚守;不对的,敢直言敢批评;毛病的,敢纠正敢改进。作甚“有识”?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科学知识,要对实际情况了解透彻。作甚“抓铁有痕”?做甚么就有甚么的模样,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

 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化做事方法,在指点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就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 1 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 1 把抓,那末问题就会被掩盖。让我们就从当下、从自己开始,把“精准”养成习惯。

 ?

 总书记对干部的要求在代表委员中激起强烈反响

  ?

 想干愿干积极干 能干会干善于干(热议)

 ?

 3 月 7 日,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充分调动

 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代表委员表示,要保持勇气锐气生气,凭实立身、以实为尺,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

 ?

 村看村,户看户,大众看干部。为大众跑腿,为百姓干事,把实事落实,把好事办好,才对得起人民。目前基层干部的担子重、工作苦,建议建立更加科学的鼓励机制,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头、更有奔头。

 ?

 ——陕西安塞侯沟门村杨丰岐代表

  ?

 “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总书记的要求必须时刻铭记在心。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问题愈来愈突出,卫计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大众得到更多实惠。

 ?

 ——湖北省卫计委杨云彦委员

  ?

 要想发展,必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当前面对下行压力,市场竞争加重,企业更要提起 1 股子劲儿,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

 ?

 ——安琪团体研发中心姚鹃代表

  ?

 “双中高”为世界贡献更多正能量——国际人士看好 ?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作为世界第 2 大经济体,未来 5 年中国经济将会显现怎样的面貌,举世注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102 届全国人大 4 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1035”计划纲领草案明确了中国今后 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 1 系列事关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1035”期间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 1。国外专家学者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公道区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将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延续利好。

 ?

 体现完成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

 ?

 政府工作报告把 2016 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 6.5%—7%,设定这 1预期目标斟酌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斟酌了推动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益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此次两会让中国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表示,随着1 个国家经济范围不断增大,产业水平向中高端不断发展,与增长速度相比,应更加重视增长质量。

 ?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娜·奥托女士认为,与过去相比,6.5%—7%的增长区间不高,但同其他工业国家相比依然相当可观。中国是世界第 2 大经济体,2015 年中国经济增量相当于挪威全年的经济总量。

 ?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剂伴随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也应当看到,经过量年快速发展,中国物资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中国政府有信心通过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逐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预测中心主任乌扬纳耶夫表示,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驱动力之 1。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带来的影响,但也给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可延续发辗转变创造了机遇。他表示,中国政府为应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周到的发展计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实现结构性改革、完成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

 ?

 德中经济联合会理事长哈罗德·卢克斯说,随着劳动力本钱的爬升,出口驱动增长模式让位于消费和服务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方

 案,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鼓励消费,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将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实当今后 5 年的增长目标”。

 ?

 进 1 步激起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延续增长动力”是其中之 1。报告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力,进 1 步激起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从重视‘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哈罗德·卢克斯认为,煤炭、钢铁、水泥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利润率下滑,对环境酿成的破坏加重,去产能进程不可避免。“吞并重组或企业停产起初是痛苦的,但对保持中国未来的竞争力是必要的,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说,“中国对高技术和环保产业的重视,无疑给德国相干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

 全家霖赞美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中国目前充分认识到此前重‘量’快速增长进程中出现的产能多余等问题,并采取了相应调剂措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改良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工夫,有益于充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力。”他表示,通过结构调剂实现中国经济延续发展,并与百姓同享发展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

 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埃万德罗·梅内塞斯曾在复旦大学金砖中心任研究员,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他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情况符合国情,结构性改革也有益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他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正当其时。“目前大部份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巴西都面临产业调剂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

 更加优化产能,使产品与市场匹配,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

 克里斯蒂娜·奥托认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加强内需、发展战略性产业、制造业升级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建立新的增长极,而非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中国经济转型对德国也意味着机遇,德国企业能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好火伴。德国能够提供先进的制造、环保和医疗技术,和高质量的消费品。

 ?

 还是世界经济重要推动气力

 ?

 政府工作报告屡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凸显新经济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作用,引发海内外广泛共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 系列新举措将推动中国经济延续稳定向前发展,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气力。

 ?

 “中国增长进程中产生的机遇,值得韩国产业界和政府共同关注。”全家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过去主要集中在下游的生产环节,通过创新驱动,向上游产业发展,期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成为世界经济的又 1 推动要素。

 ?

 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认为,中国经济表现照旧良好,消费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正在新常态下继续前行。

 ?

 乌扬纳耶夫表示,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政策手段都是在有针对性地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引导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培养稳定增长动力。他同时强调,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必定存在挑战和风险,中国经济经过量年高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厚重的基础,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能够顺利实现增

 长目标,为世界经济贡献更多正能量。

 ?

 调和发展 奏响民族复兴协奏曲(代表委员议国是)

 ?

 制图:张芳曼 区域调和“大合唱”

 ?

 “依托黄金水道,让东中西部联动起来。”重庆两江新区汤宗伟代表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让路更通,让货更畅,让东中西部的发展更调和,经济发展更健康。

 ?

 “发展新兴产业,不是不要传统产业了,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江苏阳光团体陈丽芬代表认为,不可能全国所有地方都发展新兴产业,要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相互调和相互增进。

 ?

 “‘1 带 1 路’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好好捉住。”内蒙古神华乌海能源有限公司伊永春代表表示,内蒙古外连俄蒙、内靠京津冀,借“1 带 1 路”东风,将迎来更好发展,提升质量效力。

 ?

 城市农村“比翼飞”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云南迪庆州同乐村村民余秀芝代表表示,配套设施的完善,能以更大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过去村里山远路陡,守着“绿色银行”却提不了款,如今条条大路连起了山村和城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让村民鼓了腰包乐开花。

 “让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江苏盐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进进代表认为,城乡调和发展,还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从 2010年开始启动提高农村大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目前累计有 5.13 万人取得重大疾病保障,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

 两个文明“两手硬”

 ?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气力。”中科院南京分院周健民委员表

 示,没有软实力的提升,就不会有真实的全面小康,学校是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教育增进构成 13 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富了口袋的同时,要全力富脑袋。”x 大学教授阿不都拉·阿巴斯代表认为,文化产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进 1 步加快文化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

 字字句句皆民情(新风扑面话两会)

 ?

 “我想为鞍山钢铁的下岗工人说几句话……”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冯佐库委员的开场白吸引了大家的眼光;“这是 10 余本特殊学生的作品,希望他们的教育和健康问题能被更多的人关注……”袁敬华代表的行李箱里,装着厚厚的学生作品;“海外引进人材希望我能把他们的心声带到会上……”王亚君委员娓娓道来。不管是在全部会议还是在分组讨论,代表委员甘做百姓的“民声传递员”,字字句句皆民情。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这些大众最关注的问题,反腐倡廉、司法公正这些大众最迫切的期盼,需要及时传递到两会的政治舞台,而代表委员就是传递民声的桥梁,是百姓的代言人。说真话、说实话,为民请命、为民代言是代表委员应尽的职责。正如 1 位委员所言,“只要是百姓的呼声,我们都有责任反应。”

 ?

 为了这份责任和嘱托,代表委员在过去的 1 年里脚踏泥土,躬身实践。在各自领域,用实打实的调研问民情、用面对面的交换汇民意。在调研中探访,在履职中思考,整理了大量的来自 1 线的翔实材

 料,准备了 1 大批高质量的议案、提案与建议,带来了老百姓最想说的话、最想实现的心愿。

 ?

  大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融·我的两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

  ?

 “1 边是老百姓到国外大量购买马桶盖、电饭锅等日用消费品,1 边是很多国内品牌滞销、经营困难。我认为这里面既有危机,也有商机。”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代表有切身感受。他做皮革产业 20 多年,在这个被视作传统产业的领域里,其创办的浙江卡森实业团体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增长了 30%,今年 ?

 1、2 月份,出口同比又增长 30%。

 ?

 传统产业真的没前途吗?朱张金的实践表明:“传统产业也是有市场的,缺的是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国内消费者从国外买的也大多是高质量的品牌产品,这提示我们,高质量高品质,就有市场、有商机。”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朱张金印象深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讲,目前就是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高端需求空间还很大,我们就是要开辟和满足中高真个需求,占据高端市场。”

 ?

 说起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建议,朱张金首先想到的是人材。他的企业 25 年前就聘请了欧洲的技术人员。那时候聘请“洋员工”本钱很高,很多人想不通。但实践证明其带来的质量意识、设计理念都是当时稀缺的,这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其次,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在人材政策、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上给予更多帮助,增强企业技术升级的意愿和信心。另外,质量把关也很重要。朱张金说,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产品很多是中国生产,包括被疯抢的日本马桶盖

 有些就产自杭州。原料和设计都 1 样,但出口的产品由外方检验,质量标准比国内产品要高,“我们需要制定更高更好的标准,并且严格履行到位。”

 ?

 朱张金认为,全球化、信息化时期,企业 1 定要有长远眼光,不断培养更专业的高级人材,开发立于不败之地的高端产品,“我对中国制造有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民族品牌也会让消费者用力地‘买买买’。”

 ?

 深意莫高于爱民,嘉行莫厚于乐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历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促进人民的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历史反复证明,谁能认真聆听老百姓的意见建议,谁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谁就会赢得真诚的拥戴,谁就可以构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人民网评:____5 喻巧论生态,绿色发展建美丽中国

 ?

  在文学家笔下,美丽中国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化身为“山水中国美”。在两会好声音里,美丽中国离不开 1 个新理念的支持,那就是绿色发展。毫无疑问,即便 1 千个人眼中有 1 千种美丽,“绿色”也是最残暴的色采。

 ?

 全国两会的各项议程还在顺利进行,关于“绿色发展”的讨论早已掀起高潮。“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否则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是否是绿色发展,说了不算,干了才算”“成效可延续,才能避免污染和治理交替循环的怪圈”„„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绿色发展已成为多数人的共鸣,不但要说 1 说,更得实打实地干,不但要守住底线,关键要自觉行动。

 ?

 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守得住家园故土。“1025”时期,中国减排目标逾额完成、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

 ?

 1、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站在“1035”的新出发点,当过去与未来交替,挑战不容轻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2 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落 23%、15%、18%,森林覆盖率到达23.04%„„”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今后 5 年定下了“硬指标”,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需要在关键方面、重点行业做出突破,更需要锲而不舍。

 ?

 有人曾总结,总书记用 5 个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绿色银行”、“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眼睛”和“生命”。不难发现,每种形象的表达都在给生态环境留下足够的生命空间,这其中既内含了生态富裕的现实关心,又饱含了生态为子孙的长远斟酌。说到底,绿色发展不单单体现为对生态的保护、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 1 种思想、1 个理念、1 种生活方式,“绿色化”应当在生产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渐成风气。

 ?

 但是,在环境与发展的天平上,不平衡的倾斜还在经常产生。特别是 1 些地方和企业,还没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的那样,1 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的责任不落实;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背法不究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可以说,情势虽然见好,但并不是“1 片光明”,如果地方政府都不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摆好、摆正,怎样能要求企业来牺牲利益,又怎样给老百姓建立榜样?“律人先律己”,各级政府务必在践行发展新理念上做到“当仁不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良的共赢。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词中的美景使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呼唤应当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绿”、手中有“富”,否则,环保部官员被当面数落“看把天弄

 成甚么样”的事情还会出现。把绿色发展凝聚玉成社会共鸣,齐心打造 1 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

 “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 4 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的饭。”两会期间,有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坊间称之为“董姐”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请人品味 4 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用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虽然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场营销活动,但还是给中国制造平增了几分底气,也让人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升消费品品质”有了直观感受。

 ?

 “制造大国怎样造不出让人心动的产品?”当很多国人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这样的“拷问”也相继而至。经过几 10 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制造业第 1 大国,“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但给人的印象,仿佛就是低端产品和便宜产品。这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可看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境外消费 1.5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少 7000 亿至 8000 亿元用于购物。如何在国内激活这样巨大的消费力?1 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可以赢得市场。消费能力上去了,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

 ?

 不过,正如此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被证实是中国制造的 1 样,此次“董姐饭局”的结果也在 1 定程度上说明,1 方面,我们需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品牌推行、品质宣扬,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良产品能被消费者认可。

 ?

 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比拼、质量的比拼,到最后都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鼓励企业展开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可谓 1 个关键词。

 ?

 其实,中国其实不缺少技术高深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 年,他只做了 1 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胡双钱在 35 年里加工了数 10 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 1 个次品。但是长时间以来,为了寻求速度和范围而致使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技术条件难以提高精度;“有供给就有需求”的卖方市场,也在看不见的层面上侵害了寻求质量的态度。培养“工匠精神”,依然任重道远,需要 1 代又 1 代企业家和工程师的赓续接力。

  “工匠精神”也包括着创新的内蕴。工匠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出,本身就是 1 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 1 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外一方面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畏敬、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寻求突破、寻求极限的创新活力。有人说,“手艺人常常意味着固执,缓慢,少许,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善的寻求。”抓创新,要在捉住技术突破的同时,捉住 1 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占据先机、赢得优势”。

 ?

 有人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大国匠心、出色品质,是 1 种制造业的耐心,更是 1 种发展的信心。1 个“饭局”可能说明不了太多,电饭煲技术的高低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用工匠精神开启 1 场品质革命,才能真正“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