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5篇
赴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一
革命战争时期,民主进步、爱国拥共人士饶国模家门前有棵黄葛树,往右走通向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局,往左走走向国民党的特务窝。这棵长在分叉路口的黄葛树,它指出了阴阳,也指出了正义与邪恶,更指出了人心向背,革命前景。
培训期间,有幸跟着教员的脚步,前往红岩村,感受到了浓浓的红岩文化,看到了那棵黄葛树,感悟如泉涌,喷薄而出。
红岩“大有”,已逐渐成了重庆人民为伟大革命事业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真实写照,也成就了共产党人驻守红岩村,“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的红岩精神。穿透历史云烟,感悟先烈不负人民,不负党的重托的崇高品格,在新时代青年官兵中弥漫、闪耀光辉的是红岩村南方局、办事处的300多名同志共同挤在两层小楼办公、生活,防炮击,防同室操戈,防自然恶劣条件滋扰的坚强意志品质;是董必武同志为六毛钱作检查的艰苦朴素和严于律已的境界;是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的大气磅礴和致胜干里的文化自信;是周恩来同志对皖南事变“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内心酸楚和悲恨交加的义愤。这都是红岩精神的具体物化,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光明与未来的历史必然。
参观完红岩村,我利用周末时间去了渣滓洞、蒋介石的南山云岫楼,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国民党强抢煤矿后建成的监狱,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一个是蒋介石精挑细选的行辕。共同之处有三,一是都为易守难攻的好战术要地;二是这两个地方都为戕害共产党人集中了“智慧”、想尽了办法;三是这两个地方都建在群山之间,极难被飞机发现,用力之向却是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中华民族坚韧意志品质背道而驰的。
渣滓洞监墙上有语录“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充满着谄媚与长官意志,也不难理解在重庆解放前三天发生的“11. 27”惨案,刽子手对关押在监舍手无寸铁的共产党人开枪,180人殉难,惨绝人寰,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我无法想象还住在云岫楼的蒋介石当时是怎样的心态,但其残暴与血腥,让他的“蒋家王朝”走而覆灭、走向死亡,这是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赴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二
1945年8月28日下午3点36分,毛泽东、周恩来一行乘坐的476650号军用飞机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着陆。头戴灰色拿破仑帽、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第一个走出机舱,并向在场的人们挥手致意。
这注定是一个将载入史册的定格画面!
此后的43天,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虎穴,与国民党当局斗智斗勇,签订了轰动中外的《双十协定》,有力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真诚地谋求和平,真正地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一次初心使命的英明抉择。蒋介石的3封电报,使中国共产党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在国共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不会赴渝,这样国民党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给共产党扣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面对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共中央政治局接连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抉择的关键时刻,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深入虎穴!
一次斗争艺术的高明较量。谈判过程中,对于蒋介石“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方针态度,中国共产党为了迫使蒋介石兑现其民主的许诺,争取全国人民所需要的和平民主,为了揭穿所谓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中共中央在谈判中对解放区土地和人民军队数量等问题作出必要的让步。与此同时,在谈判桌外,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做好充分准备。毛泽东在红岩村通过南方局的秘密电台,指挥上党战役取得胜利,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的地位。
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经谈判,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重庆谈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对战后中国甚至世界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赴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三
这次参观见学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让我们更加深刻领会了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站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门口,就像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历史的暗流中,心情变得沉重起来。门前那一幅巨大的浮雕,各位领导人栩栩如生地站立在那里,站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印象最深的是那栋外观两层实际三层的办事楼,楼内的陈设一如当年,简朴而不失庄严,陈旧而不失整洁,让我们感受到先辈们为我们的新生活做出的努力。传达室的那扇门,虽小却精,是先辈们智慧与胆量的完美体现,它连接着楼上与楼下,避开敌人传递信息。面对敌人,先辈们从未放弃斗争,是解放人民的信念支撑着,让他们跨越一个个难关,实现了梦想,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赴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四
“我们向你们保证无论在任何恶劣的情况下,我们将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守我们的岗位,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我想这句话就是“红岩精神”最鲜明的体现,是“红岩精神”的精髓,是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没有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抗战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正如习主席所说:“幸福都是奋斗来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我们年轻一代的鞭策和激励,也是对历史的总结。
作为一名航天部队的后勤工作人员,我为从事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为身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发源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红岩精神”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它们是“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要传承和发扬好,才能无愧于先辈,无愧于历史。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董必武曾为六毛钱做检讨”的思想自觉来不断检视自己,要用“一支蜡烛的故事”来时刻提醒自己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拿“党就是要管好党员”的政治自觉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航天事添砖加瓦、不懈奋斗!
赴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五
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红岩女杰饶国模。1939年,为确保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正常运行,饶国模动员其母亲同意共产党在农场修建公开办事机构。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1950年7月1日,饶国模将红岩村的土地、房屋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1985年,邓颖超回到曾生活和战斗过的红岩村,在饶国模墓前凭吊时说:“没有饶国模,我们哪来的红岩呦。”一个拥有殷实资产的中年妇女,能这样高瞻远瞩,深明大义,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支持革命事业,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我想,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今天的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他们对于真理的无悔坚持,对于党的秘密的严格保守,对于艰难困境的坦然面对,对于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大无畏气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先烈已不在,但他们的精神还在,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红岩精神,为了自己的信仰而不屈不挠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