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论文六篇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六篇

 【篇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与落实,我国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高中生物教学的提高,特别是生物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还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方法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应用分析;

 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我国也在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就是目前最为实用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并且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十分的广泛运用,思维导图的存在,让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导图对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简述思维导图的含义与作用

  思维导图指的是:是一种表达有效图形的一种思维工具,简单而有效果,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能力,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这种思维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导图利用大脑的机能,利用阅读、思维、记忆的方式,帮助人们开启大脑的无限想象力,把主题关键性内容与图像、颜色结合起来,展现出主题之间的关系,用图形简单的表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更加的了解主题的内容。

 二、思维导图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2.1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课程单调枯燥无味,让学生对于生物课程产生厌倦,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将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去大胆的想象、研究生物知识结构,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结构图中,使用图形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从而更好的去梳理学习知识结构。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

 的兴趣,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让老师更好的把教学重点知识教授给学生,老师使用思维导图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得到有效的提升。

 2.2 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思维导图使用图形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去理解生物知识,以及更好的运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生物知识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更加深入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魅力,明确知识方向,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思维导图更加直观的将生物问题简单化,取得了生物课堂的成效,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给教学过程提供了便利。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怎么样更好的去应用思维导图?

 3.1 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的做课堂重点笔记

 在生物教学和学习课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做笔记,记下重点知识点,深化学生的记忆,课堂做笔记能够集中学生的学

 习注意力,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于知识结构更好的去复习和记忆深化。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重点,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达到教学目的和学习效果。

 3.2 运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利用思维导图讲解新的生物知识以后,通过课堂知识内容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让学生自主的去应用思维导图解决自己学习困难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化的记忆。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强烈的热情,巩固知识记忆。考试之前,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重点复习与记忆,也避免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变得混乱,不仅提高了复习速度,还提升了生物学习成绩。

 3.3 更好进行教学备课和课堂教学

 老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备课,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备课,一个知识点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对重点知识进行研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教授学生怎样去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来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如:细胞分裂课程中,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展示细胞结构和细胞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细胞结

 构以及细胞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更提升老师备课速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又能通过图形的方式,能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程中,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好奇心与兴趣,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思维导图在生物课堂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并且分析出改进的手段,提升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更多重要性作用,让思维导图更好的服务于生物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1]皮秋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64.

 [2]羊秀美,韩京哲,杨剑.例析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8(04):42-45.

 [3]田欣.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篇二】

 摘要 蒸腾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体外,对植物本身和生物圈的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的改进和方案的优化,将这些方面很好的体现出来。通过融合自主探究模式、任务驱动模式,深入挖掘实验支架的多元价值,帮助学生有效形成生物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蒸腾作用;概念教学;核心素养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一般应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概念。“蒸腾作用”是一个植物生理学概念,有其特定的生理过程和特有的生理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还原其本来面目,从而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素,搭建合乎知识逻辑的学习支架,让学生沿着支架不断攀登,最终形成概念。教材中蒸腾作用的经典实验并不能很好的说明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植物其他器官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材中实验偏重定性实验,忽视定量实验,这不利于学生从量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1]。

 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爱思考,爱动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具备对实验进行优化。

 2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蒸腾作用的实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

 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探讨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社会责任)

 重难点: 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实验

 3 改进与思路

 我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3.1 如何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气孔散失到体外?

 学生查阅资料显示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2]。受“大部分植物叶片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多”这一知识的启发,学生猜想有没有一种植物叶片只有一面具有气孔呢?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认定含笑具有该特征,而校园内有一大排的含笑,可行性强。

 引导学生设置两组对照实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1 上表皮涂凡士林,贴上保鲜膜,保鲜膜可以防止凡士林沾到其他叶片,又能起到双重封闭的作用。实验组 2 下表皮涂凡士林,贴上保鲜膜。

 3.2 如何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受吹气球活动的启发,引导学生推出水蒸气在密闭容器中不断增加的话,容器会有膨胀现象,因此增加了“保鲜袋膨胀情况”

 的观察。

 3.3 如何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其他器官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经过讨论学生决定再设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组到底有没水珠产生呢?通过预实验,引导学生对捏保鲜袋发现有细小的水珠产生,推断保鲜袋内有水雾产生

 3.4 如何说明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

 有个学生小组提出将枝条剪掉插入水中,为了快速查看液面下降情况,决定将枝条插入 50 毫升的量筒。在预实验中发现水分减少并不明显,所以决定采用直径更小的 10 毫升量筒,将量筒放进烧杯中来解决容易歪倒的问题。

 通过预实验发现,含笑极易发生烧焦现象,为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更加确认含笑是该实验的最佳材料。

 4 教学过程

 4.1 优化实验方案

  通过以下问题,层层引入,实现对蒸腾作用实验的优化

 如何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气孔散失到体外?

 保鲜袋上的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呢?水从哪里来的呢?

 为什么概念中不描述成“从叶片散失体外呢?”还有其它器官能进行蒸腾作用吗?

 4.2 实施实验:

 (1)4 根量筒,各注入 8 毫升的清水,在液面上滴一薄层植物油,标上序号①②③④。四支粗细相同的含笑枝条,每支约带6-7 片叶片

 (2)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实验组 1 上表皮均匀地涂一层凡士林,再在上面贴上保鲜膜

 (4)实验组 2 下表皮均匀地涂上一层凡士林,再在上面贴上

 保鲜膜。

 (5)实验组 3 去掉所有叶片,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

 (6)分别套上保鲜袋,扎紧,插入量筒,放进烧杯固定,置于阳光下一小时

 (7)通过希沃授课助手上传图片和实验现象任务单

 4.3 小组讨论

 借助导学案,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4.4 小组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对照组保鲜袋内壁有大量水珠,有进行蒸腾作用,实验组 1保鲜袋内壁也有大量水珠,也有进行蒸腾作用,说明该植物下表皮能进行蒸腾作用。实验组 3 保鲜袋内壁没有水珠产生,没有进行蒸腾作用,说明该植物上表皮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为什么下表皮能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不能呢?分析上下表皮结构的区别,得出植物蒸腾作用的水分从气孔散失体外。

 保鲜袋上的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可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对照组有进行蒸腾作用保鲜袋有明显的膨胀现象,而实验组 3 保鲜袋上没有水珠产生没有进行蒸腾作用,保鲜袋也没有膨胀现象,从而得出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体外。

 对照组产生大量水珠,实验组 3 保鲜袋内只有水雾产生,说明茎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对照组和实验组 1 都进行了蒸腾作用,液面大约下降了 0.5毫升,实验组 2 和 3 都没有进行蒸腾作用,液面大约下降了 0.1毫升,为什么对照组和实验组 1 液面下降明显而实验组 2、3 下降不明显呢?下降的水去哪里了呢?学生马上回忆出根、茎、叶内有导管,可以输送水分,由此,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图式即蒸腾作用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分百分之九十九用于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从而提升了学生保护森林的环保意识。

 实验中含笑发生烧焦现象,分析可能原因是茎的吸水能力差,减弱了蒸腾作用,使叶片受强光照射而灼伤,从而说明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在移栽植物时根毛受到破坏,吸水能力变差,应设法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并及时浇水灌溉。

  5 教学反思与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优化,融合自主探究模式、任务驱动模式,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借助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质疑解疑,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实践表明,在实验中学生的深度参与,显著提高了获得生物学事实的质量和数量。

 合理搭建实验支架,深入挖掘实验支架的多元价值,帮助学生有效形成生物学概念。含笑植物的选取,为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设计对比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聚焦观察重点,获得丰富事实,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案例中,学生敏锐捕捉“去掉叶片一组保鲜袋上也有少量水珠”这一事实,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深刻。通过气孔蒸腾,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从而树立了保护森林的社会责任。量筒的使用,不只是为了采集实验数据,还在于渗透了定量实验,引领学生深度进入学习状态,产生更高水平的理解,有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生物学概念。

 整个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案例中如果采用带根的枝条作为实验对象,那么量筒液面下降对比情况将会更明显,还可进一步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红.《紧扣课程标准,实施初中生物学实验的有效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2,37(03):34-36

 [2]刘海坚.对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优化[J]. 实验教学与仪器 , 2017,(34)Z1,88-89

 【篇三】

 摘要: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和关键能力,包括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研究进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业的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处罚单,创新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 高中生物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收生物学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在新课程的标准中,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且明确提出了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动新课程的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课程标准需要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与实施,在教学之后的作业设计也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生物在核心素养的条件下的校本作业设计。

 1.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

 1.1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生命现象的相互关系或者特性进行分析后所进行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者观点,它有助于理解或是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以此认识生命世界,解

 释生命现象。

 1.2 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它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够对事物或者是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且能够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学生应该冲上并且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以及规律,审视或者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1.3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也是形成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交流与讨论,在科学研究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1.4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

 担当与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关注生物学的社会一体,参与讨论并且做出相关得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2.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作业设计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充分利用好传统的纸笔测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现阶段,核心素养被更多的认为是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和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大胆创新作业的形式,使得作业的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的理念,促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

 2.1 作业设计应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有学者认为:“生物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生命系统的结构,功能,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习生物学的核心是理解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来自自己对生物的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提供帮助,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当中增进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那么学生的作业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纸上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关的材料自己制作细胞器的结构模型,只有认清了结构,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其功能,才有助于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做好课堂笔记,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依据一个知识点进行演讲比赛等活动,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一定的评价,这也符合新标准中要求的多元化评价的理念。例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设计:总结知识框架图、总结高考常考的题型、总结错题;搜集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并分类、宣传毒品的危害;了解神经科医生的工作。

 2.2 作业设计应帮助学生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的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思维是感性思维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当红总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物学的模型,并且让学生不断的去联系,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3 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的生物学原理,过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生物学概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艰辛。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作业设计为:结合教材中的技能训练,运用遗传规律进行育种的实验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作业设计为:利用互联网搜索科学家对生物膜研究的最新进展资料,并通过自己的加工将资料整理出来,拿到班上相互交流。

 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的过程当中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慢慢的渗透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研究与社会责任的观点,通过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生物学习的乐趣,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篇四】

 摘要:笔者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总复习中应用微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具有清晰的生命观念和开阔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探究,并体现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实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微课

  课堂层次性

  生物核心素养

 在“一体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中,笔者尤为关注“四层”中的第三圈层“学科素养”,尝试应用微课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微课是为了解决特定的核心概念或突破重难点而制作的,所以视频较短小精致,符合青春期学生学习的特征。而且微课具有多种自我操控功能:回放、暂停等,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本文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复习课为例,精心设计有层次感的微课,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效复习知识,提升技能,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微课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以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结论为基础描述生命现象,从而获得生物学概念知识形成生命观念,以达到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的目的。这也是核心素养的最基本内容。所以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第一节复习课上笔者先指导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易程度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架构,而学生保留的碎片化知识又各不相同,因此笔者在微课中分成三个等级帮助学生建立核心概念框架。光合作用过程、有氧呼吸过程图解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放空白,点击 A 等级后就可以根据图形、箭头在留白处书写或输入知识点;B 等级适用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从画面上给予的各种物质、能量进行拖动填空,回顾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完成复习,都可以设置不同的评判方式:一种是完成的空格一旦出错就马上有警示音提示;另一种是图解全部填写完毕进行评判,当然也可以通过按钮随时中断和开始解说。C 等级直接出现两个生理过程图,配上解说帮助后进生理解这两个重要的核心概念。以此让各层面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找到复习的切入点,调动复习的积极性,使思维全面活跃,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建立生物核心概念的知识构架,形成正确生命观念。理解概念图时引导学生领悟图中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能量不可循环而物质可再利用的物质与能量观,和必修 3 的知识遥相呼应,体现总复习的综合性,也为后续复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埋下伏笔,体会生命的神奇、和谐之美。

 2、通过微课构建模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笔者在微课中以环境因

 素中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为例来阐述通过构建模型将抽象变直观,将教材文本转变为数学逻辑的优势。

 微课展示情境题材,要求学生在空坐标中描点连线绘制曲线图。解说提醒同学画曲线图的注意事项如横纵坐标必须注明含义及单位等,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面对数学模型时能够做到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地分析图表展示的含义,可以总结出规律、公式、结论等。并举一反三从例题提升到普遍存在的数学模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曲线,动画展示曲线变化总结出另一种数学模型—公式: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明了该建模实验推导出来的曲线和公式中的逻辑关系除了用常规计算题外还可以换个视角:请用面积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量、表观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三个数量值(图 1)。多角度有层次地剖析数学模型,使学生深刻领会通过科学思维诠释生物学含义的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微课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是基于观察发现生物学现象,科学提出生物学问题,并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和结果的交流与讨论,达到解疑释惑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倾向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比如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数学模型就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笔者通过微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两类测定相关数据的方法:定性测定、定量测定,由易到难递进式体验通过实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快乐。比如利用保温桶、温度计等材料设计实验证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发生细胞呼吸的定性实验,这种相对简单的实验设计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教师分析、总结、纠正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缺漏,再后续抛出经典的密闭集气瓶装置(带 U 型刻度管)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产氧量的定量实验,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从生硬的课堂搬到实践中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4、微课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知下,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探讨,从而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并具备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本专题的最后一课时要求同学们进行思维导图(图 2)的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笔者充分考量到学生在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以及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指导方式而设计了有

 层次性的微课,并在微课设计及辅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植入生物学科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方面的核心素养。尽量做到让

 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学 2016 年度课题:“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成果,JYKT16023)

 参考文献:

 [1]黄福群.构建概念图,提高概念复习有效性[J].中国理科园地,2017(1):51-52

 [2]郭彩凤.翻转课堂与微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

 【篇五】

 作者:林瑞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当前各个学校都在推行素质化教育,素质化教育成为了中学生教育模式改革中的关键举措,而其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生今后的生活和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当前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内涵,简述在高中生物自主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自主教学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助力。随着教学的发展,高中生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富于热情地投入到相关的学科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其实是一个外来词汇,首见于 1997 年经合组织的一份项目报告,简单理解就是核心即中心,素养指通过锻炼和实践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来看,素养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能成功地满足环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相关任务的必要条件。而“学生的核心素养”,

 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促使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具备如下特点:有助于社会和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有助于个体满足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这种社会导向的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但并非是全部需求。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用来与社会打交道的工具,还应该是个体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核心素养不仅由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决定,还应由个体和社会的目标性质决定。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大家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1]。

 二、在高中生物自主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情景引入,培养生命理念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课堂讲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迅速

 融入课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联进行理解,在理解生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生命的理念。例如,在学习生物遗传规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讲:“有一位女演员读了英国文豪肖伯纳的作品,便生爱慕之情,向肖翁写信求爱。信中写到:“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吗?”通过故事创造一个情境,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这样一来,生物学的学习就不会局限于书本、课堂、把学习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代入感会刺激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

 (二)自主学习,锻炼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的认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更重要是的能够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问题,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实践方案,利用球菌和肉汤进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作,并进行相关的接种和培养,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理解实验中所

 学的知识。同时在观察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归纳和讲解,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理解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2]。

 (三)积极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对生物知识的解释和证实,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验证据。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实验室教学,带领学生亲自在实验室让学生在显微镜下,真正了解生物的内部构造,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还要进行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当前,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坚持进行反思和教育实践,不断改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以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生物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让教学目标之一的核心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终生收益的成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慕改枝.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赵铭邦.试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上),2014,(07):209.

 [3]苏春福.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5 ,(6) :66-66.

 [4]孙莹莹.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 2016, (6) :41-41.

 【篇六】

 摘要:生物学科的教学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珍惜爱护生命的意识和生物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景较好的学科,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不可限量的,因为跟生物学科相关的人类正在面临着的人口、资源、环境和身体健康等问题正在不断发生,所以学校的教育部门也相应的对生物学科的教学发展更为关注了。当然,在高中理科学科当中,生物在高考中所占据的分数比例还是很大的,虽然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对生物的学习没有在高中生物学科学习的深入,但是高中将会是他们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面笔者将要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细胞”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浅析细胞;探索学习策略

 一、学生们要学会生物课程实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报刊杂志、电视电脑、宣传手册等都能给广大民众提供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大多数都是跟生物有关的,例如某类病毒或者是大的克隆生物工程项目。在高中学习生物和物理化学课程的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实验操作,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实验有益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对他们实际的动

 手操作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高中生们在做关于植物细胞的实验:首先,需要学生们对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也就是细胞液的特征要十分的了解,它可以溶解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和花青素;其次,要把实验对象的那些花、叶和果实准备充分的放置在实验桌案上;最后,要及时的记录生物反应现象的数据,当然,肉眼观察到的数据和生物实验用到的显微镜等仪器的精确度是不同的。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也是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不良实验反应,以免皮肤表层受伤,虽然高中生跟初中生相比已经更为成熟一些了,但时刻保持严谨总是好的。

 二、教师们要在“细胞”章节的教学中巧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生物课程的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来打破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一堂生动有趣的“细胞”生物课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当生物老师在讲关于细胞的内容时,教师们可以在多媒体上面制作一个由细胞延伸出来的跟细胞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细胞壁、线粒体、叶绿体,为了方便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些细胞裂变的图像可以在生物课堂上展示出来。当谈到细胞中 DNA 这一大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时,可以把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排列在多媒体教室的 ppt 上面,毕竟,如果让学生自己想象细胞的样子还是会

 有点难度的。DNA 是高分子聚合物,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一个 DNA 分子,但是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生物课本中的知识跟人体中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关系密切。有些教学环节的设置是需要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的,当老师在 PPT 上提出某个细胞质的定义想邀请学生朗读配合时,学生们也应该积极主动的举手示意。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可以在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三、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在经历了初中生物的打基础的学习之后,高中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自然会有高低之分,老师们在平常的一视同仁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差异教学的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教师偏袒学习能力弱的或者是学习能力强的那一方,而是实事求是的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特点,给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生物学习的方案。例如教师在检查学生“细胞”这一章节的理论背诵时,对那些理解力好,速记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就消化老师要求记忆的那部分知识点,而那些接受能力略微慢一点的同学则可以给他们多一些的时间去准备背诵。因为过度的急于求成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高中阶段也是一个叛逆人数较大的时期,压力并不总能产生动力那样的效果。歌德曾言“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才知道。”,是的,生

 物课程的学习虽然会比较抽象难懂,但我们要知道每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细胞学说结论的获得难道不是先人前辈们潜能外现的结果吗?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以及未来的人类社会,对高中生生物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局限在课本当中,而是要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健康的细胞是学习者正在不懈追求的。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基本上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理想,他们中的有些人常常会因为目前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自我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们偶尔也可以承担一些心理教师的职责,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误区。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地位在高考看来虽然比不上是语数外三大主课,但是也起着拉开分数差距的作用,这是不容小觑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树立细胞重要性的意识,毕竟我们人类身体上的每个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对人的新陈代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希望诸位师者和学者能在今后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开拓创新,努力形成更加美好的生物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赵晓平。《应较为全面地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学术期刊《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 年 3 期

 【2】郭继平。《浅谈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学术期刊《生物学教学》2014 年 11 期